A214课题组五年成长回顾(2018年-2023年)
A214课题组成立于2018年,成立初期的实验室是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泛华科技大楼A214实验室(A栋214是实验室的房间号,华大西校门左手边第一栋二楼)。入职华侨大学那会儿,化工学院的实验室空间非常紧张,基本都饱和了,很难获得独立实验室空间。非常幸运的是,那时候A214实验室是本科生科创实验(面积:~60平米,见下图),相对比较空(虽然摆放了一些学院公共设备),有通风橱,有三条实验台面,能够满足实验室建设的物理空间需求。
在化工学院领导的支持下,填写相关审批表格,取得了A214实验室的租借权后,立马入驻,开启实验室的建设阶段。实验室开张困难重重,就一个人(没有学生),从零开始。万事开头难,连玻璃耗材和基本仪器(天平、烘箱、搅拌器、马弗炉、水热釜)都得新购置。马不停蹄,陆续购买了相关化学药品试剂(建立Excel表格)、耗材、移液器、反应气体、减压阀、小型设备(规范SOP)等,搭建了试剂架、设备不锈钢架子,各种签字、入库、填写报账材料,才逐步开展一些小实验。固定床反应器和在线色谱仪抵达实验室已经是2018年5月份的事情了,6月份才能正常评价催化剂活性(前期设置了三类基本催化反应:CO2气相加氢反应、CO气相氧化反应、不饱和醛液相选择性加氢反应)。到了2018年底,A214实验室内基本上配置好了实验室常规仪器设备,研究生们都能够正常开展催化剂材料制备、表征、性能评价等所有实验操作。
2017级硕士范龙龙和赵飞刚是第一批进入课题组的学生(https://www.zhan-group.com/2017student);2018级硕士黄忠亮和陈彬是第二批进入课题组的学生(https://www.zhan-group.com/2018student)。随着实验室口碑也越来越好,2019年就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加入(名字就不一一列举了),课题组的研究气氛也越来越浓厚,感谢课题组优秀学生们的辛勤付出,尤其是课题组成立初期的一些学生,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,让课题组能够存活并日益壮大。实验室从无到有,从一个人到一个研究团队,多亏了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奋斗!
课题组成立初期,也联合培养了厦门大学的几名博士生和硕士生(李雯、刘晓、Shafqat等)开展了生物模板集成催化剂的相关研究。那时候经常去厦大跟联合培养的学生开组会(一两周一次,幸亏那时候没有受疫情影响),发表了课题组早期的几篇论文,延续了一些重要科研课题(厦大那边实验设施相对完善)。2019年也成立了华侨大学集成催化剂研究中心(INCI),确定了课题组聚焦集成纳米催化材料(Integrated Nanocatalysts)的研究方向,开展催化新材料的导向性基础和应用研究,课题组正式进入规范研究模式,之后也陆续有了一些新入职老师加盟课题组。
回想2018-2020年实验室成立的头三年,困难重重,有些事宜需要不断沟通和协调,斗智斗勇,但确实都是为了梦想努力拼搏的阶段。不仅需要申请科研项目和经费,维持实验室运作和实验室硬件设备的采购、维护,保证实验室的安全、卫生,而且还需要寻找课题组的研究方向,指导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和毕业论文,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。虽然压力很大,回头看,那些经历和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,也让科研人员的内心更强大,遇事不慌,沉着冷静对待,没有什么困难是解决不了的。研究计划很重要,有效沟通很重要,更需要保持信心,再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够看到美好的未来。
2023年5月4-6日,课题组实验室搬迁(整整三天,课题组师生齐心协力,完全靠课题组成员搞定了搬迁大工程,甚至冒雨搬迁),离开使用了五年的实验室;搬入综合实验大楼10楼。虽然新实验室房间号已不再是A214,但为了纪念课题组成立初期的艰苦奋斗,课题组仍然命名为“A214课题组”。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须努力,课题组目前做得仍然不够好,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。虽然课题组目前只是一颗小草,但它是茁壮的,是在成长的。希望未来,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,勇于突破,承担国家重要任务,争取产出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!一分耕耘一分收获,相信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的(有些只是慢一点出现而已),希望从A214课题组出来的大家都一起努力加油,不骄不躁,充满信心,未来都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可喜的成就。